大家好呀,我是只给大家推荐好片的拳姐。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身处在这样的美食大国,中国人自然爱吃、会吃、懂吃。
近几年,有关美食纪录片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煎煮烹炸”的烹饪方式,还是“川鲁粤淮”四大菜系,都在纪录片中有所体现。
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高分神作,俨然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经典。
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国》开启了【美食+故事】的先河,成为吃货们心中的【福音】,也凭借着大量【金句】频频火爆出圈。
而2018年的《风味人间》则是站在全球视野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国际上打出属于中国独有的【美食名片】。
今天拳姐为大家带来的是,是被网友们称为“光听声音就能吃三碗饭”的《听起来很好吃》。
网友们评价也很特别,甚至称呼这部纪录片为【美食ASMR】,这个title听起来相当诱人。
看到这名字,你可能像拳姐一样已经开始困惑了,这食物还没进嘴呢,怎么就“听”起来会好吃呢?
这部纪录片还真就做到了,从你的耳朵下手,让人感受美食的魅力。
01、让食物开口说话
你印象中的炸丸子是什么样的?
高温下的油发出【滋滋啦啦】的声音,当捏好的丸子下锅的那一刻,肉丸与热油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仿佛一朵花在悄然盛开。
为了使丸子受热均匀,大厨用炒勺在锅中轻轻滑动,铁勺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声音,受热的丸子发出【吱吱】的嚎叫。
当听觉这一感官被无限放大,我们仿佛亲临现场。
是这些声音让我们活生生把2D的片子,看出3D的感觉。
你以为这一切都出自实录嘛?当然不止。
《听起来很好吃》请到了的电影拟音团队,为菜品赋予了丰富且充满想象力的声音元素——真实声音模拟、高速动作拟音、声音元素创意混搭等。
这些声音特技让食物的质感与细节得到了数倍放大,效果震撼将实录与拟音结合,费时费力,只为呈现出最真实的感觉。
当用粗盐处理猪五花的表皮,发出的声音是【沙沙】,那是粗盐颗粒与猪皮摩擦的声音:
当擀面杖擀出螃蟹的腿,发出的是【咔嚓】,那是螃蟹壳破碎的声音:
当面团缓慢进行发酵,发出的声音是【噗噗】,那是酵母充分繁殖产气的声音:
你看,原来食物本身就会说话,而这种声音几乎拥有治愈一切的力量。
02、巧用生活背景声音
除了这些出自食物的声音,《听起来很好吃》中还别出心裁使用生活场景的声音,尽管全程没有旁白,但不影响故事的讲述。
当最后一道【干烧鱼】端上餐桌,伴随着冯巩的一句“我想死你们啦”,原来除夕夜不知不觉来临,这大年夜的故事就此悄然拉开帷幕。
一道【干烧鱼】承载的是中国人对于【回家过年】的美好心愿,而鱼也寓意着【年年有余】,代表着生活富足家有余粮,来年不愁吃喝。
伴随着一段天津味儿的相声,卖煎饼果子的大姨正推着车缓缓走来,顾客的一句“您给我来一套双鸡蛋双馃子”。
我们知道这重头戏——【煎饼果子】即将闪亮登场。
而这煎饼果子也正如天津人的性格:简单、直接却又无限包容。
在早上八点,谁又能拒绝一套双蛋的煎饼果子呢?
当最后一勺热油淋在毛血旺上,一如成都的泼辣和热闹,爽滑的猪血进入口中,鲜,香,麻,辣的多重滋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川剧变脸、摆龙门阵、品一口茶,循着声音我们来到了成都的地界。看来会说话的不光有美食,还有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
03、用情感代替语言
乌雏长成,衔食喂养其母。如今母亲逐渐老去,坐在摇椅上慢慢摇晃。
儿子学着妈妈当年的样子,为她制作一道【口口脆】,这是属于二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其实有时候,乡愁就是一张小小的餐桌。
我们在这头,而母亲在那头。
最打动拳姐的还数第六集的回锅肉,喧闹的菜市场,商贩叫卖的声音不绝于耳,可只要孙子说一句【阿公,我想吃你做的回锅肉】,外公便会不顾一切奔向厨房。
代际关系是永恒的话题,一碗回锅肉,是两代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感情。
无论小孙子身处何时何地,外公的回锅肉是他的独家记忆。
美食,是我们情感的表达、感情的连接。
04
由于特殊原因,今年春节,很多人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而是选择留守下来,驻地过年。
在这个节点,这部纪录片悄然上映,观众们在这场美食听觉盛宴中获得了许多思乡慰藉——即便是没能与家人团聚,也能从片子中感受温暖。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听起来很好吃》,我们为何总对美食纪录片爱得深沉?
除了那些令人食指大动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声音,在片中这些故事之中,我们总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认同,那是刻在我们DNA里的【美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