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穿汉服的人要互相称之为同袍?汉服的形制你了解多少呢?
“同袍”二字,出自于《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据有关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
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意思意译为:战友同穿一个战袍,心也连在了一起。传承到现代,也被大家铭记了这段话,并将“同袍”二字,衍生成了穿汉服的人的称呼,意思就是:大家同穿汉服,要团结一心,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意思。
看到这里,你应该大概了解的同袍的意思,汉服的形制到底有多少呢?其实没有经过历史考证的,还是有很多,根据壁画,出土文物及陶俑之类的,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很多。那今天。我们今天就谈一下现在我们最常见的汉服种类有哪些。(分两期介绍)
齐胸衫裙/襦裙
相信大家看到这个会感觉很奇怪,我们一般接触到的都是说齐胸襦裙,怎么突然变齐胸衫裙了呢?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襦的意思:襦”是长度到膝盖以上的短衣。大家平常都说:上襦下裙,不是没有依据的,齐胸的上半部分是襦,下半部分是裙。而“衫”据说最早出现于秦始皇时期,形制与襦相似,无袖端(袖子的滚边、装饰),无腰襕,为贴身衣物,以白绢、白纱为材料缝制。从而衫,替代了襦的功能。当然,究竟是“襦”还是“衫”,现在历史依旧需要考据,唯有分明了,才能正确建立现代汉服体系。
齐腰衫裙/襦裙:齐胸衫裙的第二种形式。切腰处裙子。
由于社会奢靡风气日盛,后期袖子越来越大,鉴于礼服的状态。但是在隋代时,由于隋文帝的勤俭节约,休养生息,衫襦衣袖主要以窄袖为主。然而在上层民众中,大袖衫襦广泛推行。盛唐、晚唐时衣物经济得到发展,衣服的华丽程度更佳。自袖子的大小就是直观的表现。衫从窄袖往大袖、广袖发展。唐中末至五代的“大袖衫”由此而来。搭配起来的话,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齐胸+大袖衫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