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被执行前,为何大多数人都不说一句话?了解完才知有多痛苦
无论是绝岭高处的王,还是市井的小老百姓,最完美的结局都不过是寿终正寝,俗话说家中纵有好多钱,临死两手带不走。所以说,能够死得其所,或许才是最幸福的。现如今,很多国家都取消了死刑,但中国依然存在,不过,也仅仅是针对于那些穷凶极恶之人。中国的死刑在清朝以前和现在的行刑过程也不尽相同。
清朝的死刑犯大多都会判砍头,偶尔也会有罪大恶极的人被判凌迟,而砍头又分为即刻问斩和秋后问斩两种。到行刑的这一天会有差人过来跟他说“给您道喜”意思就是今天就是杀你的日子。衙门口有六扇门,左边的青龙门天天开着,衙门的工作人员从这里进出,右边的白虎门只有杀死刑犯的时候才会开。首先是把犯人提到大堂上,官老爷坐在大堂之中手拿朱砂笔,对带有犯人名字的牌子画一个对勾,然后把这个牌子扔到地上,这个人就算完了,写完字的这只毛笔也要扔到地上,扔的时候大家都躲,因为沾上就会有晦气,但是扔到地上的时候大家都去抢,据说拿着只毛笔给家里的孩子开蒙会中状元。
一般来说,不论哪朝哪代,在这一天会给犯人吃最后一顿饭,宋朝的老大曾经给每个执行死刑的犯人拨50两银子让他们吃一桌满汉全席,可大多都吃不下去,哪有那么缺心眼儿没心没肺的。马上就玩完了,还在那里胡吃海塞,后来就简化了,清朝的时候一般都是一碗酒,一碗米饭和一片肉。米饭中间插着一双筷子,因为这是给死人吃的饭,所以很多老人看见孩子把筷子插到米饭上就会说他,一般到这个时候犯人都吓傻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差人过来把酒泼到他脸上,肉片放到嘴上抿一下就算完事。
清朝时候,行刑的地方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因为那个地方非常的热闹,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宣武门外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后悔迟三个字。负责砍头的刽子手也大多都是专业的,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做这份工作,万一你晕血怎么办?把犯人弄个半死不拉活的该有多难受。到今天执行死刑的犯多都是在监狱附近的空地上执行枪毙,行刑过程也非常隐秘,我们平常人根本看不到,基本都是一枪毙命,减少犯人的痛苦。
行刑的时候,大多数犯人都会保持沉默,基本没有大吼大叫的,因为他们从判处死刑到执行是有一段时间的,在这一段时期内,他们的心情也会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变化。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监狱会放他们自由活动,他们会和同监狱的狱友或者狱警在一起打牌聊天,说说笑笑像平常串门一样,但每个人都难掩自己对死亡的那种恐慌,据狱警透露,他们经常听到那些快要执行死刑的犯人在夜晚无助地哭泣。或者突然在熟睡中被噩梦惊醒。
这其实是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我们打一个比方,一个在战场上和敌人拼命的士兵,被突如其来的一个打死,那么他死的并不会很痛苦,最可怕的就是这样,告诉你,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杀你,而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等待那一天的到来,他们会掰得指头算算自己还能活多少天,所以当他们被执行枪决的时候,大多都会沉默,因为在这个时候,死亡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种解脱。或许每一个被执行死刑的人心中都应该想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