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女儿,曾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大功,建国后有何结局?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沉淀出了爱国文化,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不管在哪个年代,爱国主义都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正是因为这样的情绪使然,让我们去为自己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去为这片土地付出自己的行动。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通电全国宣布接受《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同时代表北平驻守军在上面签字。一座三千年建城史,明、清两朝的帝都,众多文物古迹的古城在双方的努力下,得以成功保存。数以万计的平民百姓,也免于战火的摧残。
不过作为“剿总司令”,手握几十万大军,最终可以接受这样的和平提议。一方面因为自己本身的厌战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女儿傅冬菊在这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在这个过程中立下功劳的傅冬菊女士,在建国之后过得怎么样呢?
成长历程
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如果非要说听过,那也是刚才知道的傅作义女儿。这是他与原配夫人张金强的长女,出生在太原。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傅作义想让像冬天的菊花一般,即便历经风霜,也依旧屹立不倒。如此看来,还确有深意。
当时的傅作义受到了闫某人的重视,整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去过多地陪伴孩子,所以照顾孩子的重任来到了母亲身上。因为感觉亏欠孩子,所以在物质生活方面,只要母女两提起,傅作义也会尽力满足。加上父亲的独特身份,傅冬菊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作义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免受战火,决定将她们转移到重庆。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傅冬菊考入到西南联大,因为受到先进思想的感召,她决定投身我方。在毕业之后,傅冬菊在天津报社工作,希望可以在这个岗位上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
一生功劳
作为记者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第一手新闻,因此深入实地调研必不可少,所以她经常天南地北的往返,可谓十分辛苦。当时战争到了收尾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解放战争的损失,我方领导多次找到傅冬菊,想要其为自己父亲做工作。
傅冬菊没有丝毫推脱,当时她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经常往返北平和天津两地。后来他干脆以照顾父亲的身体为由,专门搬到了北平居住。傅作义知道女儿的身份,便告诉她赶紧回去,不要给自己惹麻烦。傅冬菊直接回绝:“我是你的女儿,我为啥要离开你”?
在这个过程中,傅冬菊一直尝试改变父亲的想法,同时强调一些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重要性。在深层次的了解下,傅作义心底上有了不一样的情感。随即决定,接受我方军队的改变,和平解放整个北平。能有这样的结果,傅冬菊功不可没。
晚年生活
在大多数人眼中,如此强锐的敏感力,应该会选择从政的道路。没想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傅冬菊从未抛头露面,而是一直做着幕后的工作。最早是继续在天津的《进步日报》做副刊编辑,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又被调入到《人民日报》中进行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
傅冬菊在退休之后,仍然心系着整个国家和百姓。将个人的积蓄和募集的钱财,铸成了一座希望小学,省吃俭用,只为让更多人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可因为病痛的折磨,傅冬菊在2007年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品史君看来,如果没有傅冬菊女士做出的努力。北平这个历经数代历史造就的文化与文物的集合体,将会承受世人难以接受的悲剧,所有文物都会毁于一旦。促成和平解放这一传奇的,也恰恰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请所有人记住这个名字。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