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次第九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奖”的整个评审过程中,几乎没有多少争议,大半选票都投给了王学圻。他在《梅兰芳》前半部中呈现出的京剧隽永舒展的招式,老戏骨“十三燕”的霸气与风骨,摄人心魄,打动评审。 最佳男配角 王学圻 今天晚上最让我失望的是,我再努力也拿不到新人奖了!但是我非常感谢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给我这个荣誉,也非常感谢导演陈凯歌,《梅兰芳》剧组的朋友们帮助我得到这个奖,我也衷心地祝贺今天同样获得荣誉的朋友们。 获奖理由 王学圻在《梅兰芳》里演得非常戏剧化,但是戏剧化得恰到好处,他的表演厚实、完整、专业,他和余少群一起,带出了《梅兰芳》里应有的京味。 在此次“最佳男配角奖”的整个评审过程中,几乎没有多少争议,大半选票都投给了王学圻。他在《梅兰芳》前半部中呈现出的京剧隽永舒展的招式,老戏骨“十三燕”的霸气与风骨,摄人心魄,打动评审。 前晚的颁奖礼上,当荧幕上再次闪过“十三燕”经典的唱段,伴随着光头王学圻走上领奖台的,是台下依然如雷的掌声,戏内戏外的光芒,交相辉映! 如果拿新人奖,我得多兴奋啊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您以前曾获过华表奖、金鹰奖和长春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这次获得传媒大奖的肯定,感觉有什么不同? 王学圻:获这个奖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它没有更多的外界因素干扰,完全是自己评,不管你是谁,你再大牌也没用。而且你们的视角没有放过任何评得上的影片,像《耳朵大有福》,真的很难得。我知道其实传媒很穷,他们干这样一件事,只不过是尽自己的力量鼓舞这些真正爱艺术的人,给他们动力。 南都:你的感言很有趣,说最失望的是再也拿不到新人奖了。 王学圻:真的感触很深。因为我看到为孩子颁奖,他那么年轻,又那么自信,这一代不能小看,相比我们,落后晚辈不知多少。如果我自己拿新人奖,哎呀,我得多兴奋啊。我很羡慕他们的年轻,他们赶上这么一个好时代,电影比以前更稳重 演十三燕像是对我的考试 南都:《梅兰芳》最受肯定的不是那几个主角,对“十三燕”却是众口一词地称赞。您怎么看? 王学圻:这个本子可能我们那个部分写得比较没有顾忌。“十三燕”这个角色很丰富,从性格上看,他既有悲剧,也有喜剧成分,他的一生比较完整,人物侧面也比较多。还有就是他的精神,明知自己要输,还要尝试一搏。实际上观众被打动的就是他这种铮铮铁骨的性格。 南都:你的表演欺骗了很多人的眼睛,让人以为你是真正的梨园中人。此前对京剧全无认识的你,当初怎么敢接下这道战书? 王学圻:陈凯歌前后找过我三回。第一次什么都没说,再过一段时间又请我吃饭,就跟我聊起那部戏,说起十三燕这个角色,我都没敢往那想,我们家还没有人唱过京戏,我也不会唱。第三次他找我,很郑重地说,我是第一个定你,他说这个角色就拜托你了,我很感动。因为我很了解陈凯歌,很少说这种话,就好像把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你。那之后我就开始学京剧了。唱京剧最难的就是不化妆、不穿戏服唱,还能带着那种味道。陈凯歌当时就跟我说,我在里面的表演“光芒四射”,我说什么是光芒四射,他说“四射”就是砸铁时迸发的火花,你就是那块铁,我就是锤子,我砸你就显得光芒四射。 南都:您觉得“十三燕”在您的演艺生涯中占有多大的分量或价值? 王学圻:我觉得《梅兰芳》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像我一辈子就是在等这样一部戏、这样一个角色。那次我和凯歌深谈过一次,他也说我好像一辈子都在等这样一个“十三燕”。 南都:为什么有这样深的感触? 王学圻:在我这个年龄上讲,演十三燕像是对我的一场考试,因为我第一部戏是陈凯歌的戏,这次好像在检验我是不是学得到位,好像答卷一样,我在完成它。在这个年龄,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陈凯歌这样讲,好像觉得有些重,但实际上演员一辈子能遇到的好角色实在没有几个。 “李玉堂”和“十三燕”气场很像 南都:在“十三燕”之后,有没有一些新的挑战? 王学圻:《十月围城》,我饰演香港当年一个首富“李玉堂”,他和“十三燕”气场很像,很霸气。我想演出那种“既是又不是”的感觉,“既是”就是还是我在演,“不是”是指他不是十三燕。 南都:和国内这么多举足轻重的华语导演合作,您的感受各有什么不同? 王学圻:都非常勤奋刻苦认真。艺谋有机会下一年还要再合作一部戏,凯歌是我22年后和他再次合作,他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