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基础货币的作用与管理

基础货币的作用与管理

在宏观经济学中,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那些能够迅速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金融工具。它通常包括现金(M0)以及能在短时间内被中央银行调控的其他流动性工具,如央行票据、商业银行间市场交易所(RTS)的存款和借贷等。

基础货币的作用

调节经济活动:通过调整基础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整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对抗通胀或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金融市场:当市场出现紧张时,比如信贷危机或恐慌性销售,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可以提供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

实现政策目标:例如,在面对外部冲击或者内部不稳定时,通过适当调整基础货币,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实施其宏观政策目标。

管理基础货etary

例证一: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其资产负债表并增加流动性。这包括购买大量房产抵押证券、政府债券以及其他资产,以此来刺激资金向实体企业和消费者渗透。此举极大地增强了信用体系,并有助于避免更深层次的衰退。

例证二: 日本“超宽松”政策

自2013年起至今,一直持续进行“超宽松”monetary policy。日本央行采用负利率策略,以及积极购买长期国债,将其持有的国内股市ETF份额上限提高至约为日本所有可交易股票资本化的一半。此举旨在打破通缩压力、推高物价水平及刺激投资活动,但效果有限,这也反映出有效利用基准货币手段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具有挑战性。

例证三: 英国脱欧后英国央行行动

随着英国脱离欧盟(Brexit),英国央行需要重新评估其财政政策。在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停滞,英格兰银行宣布实施无限制购回计划,即每天购买£200亿左右的问题资产保守主义(QE)以补充流动性,并降低长期收益率。这是一种传统的手段,用以应对非常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大规模资本撤离压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正常运行还是突发事件中,对基本貨幣进行精确控制与灵活运用,是确保宏观经济平衡与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