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结构式访谈”名词的事儿。
你知道吗,有一种叫做“结构式访谈”的东西,它其实就是一种特定的、有序的对话方式。这种方式下,面试者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列表和顺序来提问,而不是随意聊天或者让被访者自由发挥。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在按照一个既定的规则进行交流,就像是在遵循一份脚本一样。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主要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你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关于某个产品使用体验的研究,你可能需要收集到有关用户如何操作、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产品的整体评价等方面的一致性信息。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架,那么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提供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对于后续分析来说简直是灾难。
但请别误以为这种方式太死板了。实际上,结构式访谈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手段,因为它允许你根据对方的回答调整下一步的问题。而且,如果设计得当,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深入挖掘重要信息,同时也能保证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偏题。
所以,当有人提起“结构式访谈”,我们就不应该害怕它过于正式或僵硬,而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高效、科学地获取人际互动数据的手段之一。